英国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后工业时代的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对描述当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也同样适用,一方面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教学场景和产品不断丰富,是最好的时代;另一方面,教育理念分化、教育路径迷茫、教育负担沉重、教育智慧缺失等顽瘴痼疾依旧存在。
教育变革面临的趋势与挑战
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是要让每个人能得到伴随一生的教育,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让每个人能享有公平公正的优质教育资源,排除性别、地域、城乡、贫富或者民族上的差异;让每个人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兴趣爱好、素质能力、发展潜力的学生,给出个性化的方案;让每个人能在教育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宽广坚定,为今后学业提升、职场晋升和社会上升筑牢基础,构建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纵观我国教育面临的基本趋势和根本挑战,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从政策背景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教育、科研、人才、创新一体化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新一轮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改变了原有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方式,教育、科研、人才、创新等要素加速融合,正在重塑新时代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推动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向全面提高自主培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大批一流的大国工匠和科技人才队伍转变。
从社会环境看,老龄化、少子化新形势推动人才储备与教育策略大变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在2022年人口达14.1亿,956万的出生人口较2019年的1456万减少了500万,降幅高达34.3%,65周岁以上老年占比达14.9%,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转向人口负担期,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愈发显著。在人口发展新形势下,教育事业需主动变革、前瞻谋划,加快提升全民素养,提高人才资源质量,力争释放新一轮人才红利。
从技术发展看,人工智能时代下对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带来冲击和挑战。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催生了大量的新应用、新产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转型带来更多冲击和挑战。学习方面,人工智能在数据、算力、算法等应用上已远超人类学生,可在极短时间内将学习内容进行复制记忆、分析处理和提炼总结;教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大范围、广领域地搜罗海量信息资源,在知识储备和事业拓展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人类教师;从就业的视角看,人工智能正逐步取代传统流程化、器械化、重复化的工作岗位,据麦肯锡测算,预计到2030-2060年间,50%以上的工作活动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教育信息化,又高于教育信息化,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育发展范式和教育自身业务在“物理世界、信息世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重塑和再造,推进教育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和全要素数字化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是以人为本,紧密围绕人的教育和学习,通过数据驱动、智能优化和模式再造,以更科学先进的教育智慧,引领和适配新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源。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要避免技术导向、项目导向、建设导向,真正实现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
从内涵看,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一是从“系统思维”向“数字思维”转变。教育信息化是专注于传统教育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的电子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教育数字化转型聚焦于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新型教育方式、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要解决业务问题。二是从“技术应用”向“数字重构”转变。教育信息化是对既定的教育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管理方式进行电子化“优化”“提升”,是一种变参数的物理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教育的业务、管理、服务进行全面“重构”“重塑”“再造”,是一种变结构的化学过程。三是从“提升效率”向“提升价值”转变。教育信息化解决的是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效率低下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则利用数据促进教育发现价值、提升认知能力、提高变革洞见和因材施教能力。
从特征看,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四个不同”:一是教育信息化是解决“管理”问题,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解决“业务”问题;二是教育信息化是流程驱动,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智驱动;三是教育信息化的数字是根据预先设定要求生成的,而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数字是原生态的、动态鲜活的;四是传统教育信息化任务是标准化、集成化、流程化、规范化,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任务是数字化、平台化、云化、链化、智慧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
各项新技术通过对教育领域全流程、全时段的覆盖,推动教育理念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多要素全面驱动教育发展朝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目标持续提升。
1.“互联网+”,共享驱动教育资源互联
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和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2022年3月上线运行以来,已覆盖51.9万所学校,用户涵盖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平台访问总量超330亿次,访客量超22亿人次。通过构建多方参与的数字资源供给生态,平台已汇聚基础教育阶段资源超5万条、职业阶段在线精品课程超1万门、高等教育阶段慕课超2.7万门。
2.“5G+”,效率驱动教育效果提升
5G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网络的响应速度,还进一步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学生与教师,为远程教学、全息教学、智慧课堂、智能考试等提供了无限可能。河南开放大学在全省率先探索5G+元宇宙应用,集成应用5G、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形成“灵境河开”网络学习空间,落地虚拟校园迎新、远程异地协同实训、云上毕业典礼等特色教育元宇宙应用场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有效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组织开展了“5G+”教师智能研修,教师可通过参与“1+N”“1+N+M”远程评课、协同研修和网格化精准研训等活动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
3.“大数据+”,数据驱动教育模式创新
将大数据应用到教育领域,通过数据采集、汇聚、清洗和分析,结合应用场景建立数据模型,用数据实现管理和决策,驱动教育模式创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采集汇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智能手环监测数据等,系统分析学生体育健康成绩,科学归因诊断改进建议,并提供精准化的反馈指导,形成面向个体的高质量体质健康诊断与反馈报告。北京市东城区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数据驱动教与学模式创新”为主线,建设教育“智慧大脑”,构建数据支持的五育并举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能力。
4.“人工智能+”,算法驱动教育质量提高
人工智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通过不断优化训练知识模型、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应于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内容,同时辅助教师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江西省教育厅积极落实“双减”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智慧作业”,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痛点,向每位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为学生学情绘制“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
5.“区块链+”,可信驱动教育安全升级
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了数据的连接方式,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为不同参与主体间、不同行业的可信数据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了教育数据在服务交互中的安全性、隐私性、真实性、可追溯和防篡改。香港Cherrypicks(创奇思)基于BSNSpartan网络构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颁发和验证数字教育证书”应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证书发放、转移全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有效避免证书伪造、更改和泄露等问题。同时,通过将教育证书的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实现了证书格式的标准化,提升了证书发放、验证审核的效率,助力可信数字证书体系建立。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一项长期性、创新性、复杂性的巨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1.以“数据要素”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质效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动教育资源整合汇聚,强化教育数据全方位、全流程治理,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教育数据共享,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探索开展教育数据授权运营,支持鼓励第三方开展公共数据挖掘利用,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数据流引领带动人才流、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增强教育的诊断力、预警力和决策力。
2.以“数字技术”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动力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效率提升、业务流程优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全领域全流程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校智能管理、公共教育服务、远程教学教研、作业设计批改等方面的能力,优化升级原有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实现效率提升和价值跃迁。
3.以“应用场景”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
坚持以人为中心,立足解决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急难愁盼”和关键小事,结合不同阶段教育发展特点,找准数字技术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突破点和切入点,通过应用场景牵引,加速推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管理模式等创新。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头作用,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应用,切实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以“生态培育”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沃土
充分调动政产学研社各方力量,支持开展非公益类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市场化运作,通过生态培育,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推动价值再造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价值提供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服务重心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发展段位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外部关系从单向传导到生态闭环,发展场景从封闭运行到开放运行转变,发展业态从单点突破到跨界融合。
教育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名无实。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才能打通数字技术上的壁垒,蹚出一条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智慧化的教育创新之路,从而与智能化浪潮相向而行。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